從自我覺察到心智成長:理解機體、療癒創傷、優化心態

你有沒有討厭過自己某方面的個性?

然後下定決心去改

稱沒多久一陣子,一鬆懈就打回原形

一個人的個性到底是怎麼養成的

Hello 我是JT

我會想跟大家聊關於個性

是因為以前我常常看不慣自己很多習慣

比如說我自己曾經很想要改掉罵髒話這個習慣

可能剛開始會有效,但一陣子之後又會不小心噴出髒話

直到我了解到阿德勒的目的論

我才有所啟發

才清楚只要想改就能改,要是改不掉,一定有我不想改的原因只是我沒發現

但我不是要介紹阿德勒的目的論

我想要聊的是

如何透過自我覺察讓自己成為更好的自己

我們每個人的個性是怎麼長成現在這樣?

我們的個性是由 天生氣質原生家庭與過去經歷社會環境共同塑造的。這是一個持續變化的過程,每個階段都可能影響我們的行為和思維模式。

第一個因素:基因

大腦結構與荷爾蒙、多巴胺、血清素也會影響情緒穩定

研究顯示,性格有 30%~50% 受到基因影響,例如內向與外向、情緒穩定性、冒險精神等。

第二個因素:經驗

我們有一部分的個性來自於過去經驗

比如說小時候

家裡嚴格管教,長大就可能會有完美主義

比如說小時候

生長在有重男輕女觀念家庭的女兒,長大就可能會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

這都是經驗塑造出來的性格

那個性到底能不能改

有沒有機會扭轉

雖然難了一點

但是還是可以的

有兩個面向你可以著手:1. 了解原廠設定、2. 修煉心智模式

了解自己的原廠設定

每個人生下來都不一樣

你是獨一無二的

但你真的懂你自己嗎?

為什麼這個很重要?

想想看,你有沒有發生過這樣的事情

你答應了朋友去爬山,爬到一半覺得很痛苦,才發現自己不喜歡爬山

你在某間店點了咖喱飯,吃完覺得超難吃,然後你朋友撇過頭來看著你說,你上次不就點過這間咖喱飯了

我有,我以前其實蠻不懂我自己

導致當下要決斷都覺得都可以

事後心裡都覺得很後悔

但人生本來就沒有人生下來就很懂自己

而是經過一場一場體驗後

慢慢了解自己

很多時候你以為你渴望成為的那種人

會不會那只是社會期待的強行加諸

你內心其實並不想

如果你沒做這樣深度的覺察

你的內心就會一直成為你的絆腳石

如果你過去不常做自我覺察

非常建議你開始做

只有你了解自己,你才能知道怎麼樣對自己是真正好

做出來的決定不會讓自己後悔

我自己最近有在研究MBTI

MBTI可以當作覺察自己的一個工具

讓自己更知道自己怎樣活耗能比較低,幸福感受效率比較高

當然還是要提醒不要貼上某個人格標籤後

了解是為了能幫助自己調整

這才是成長型思維的精神

意識到經驗和創傷對你的決策影響

人要馬受到恐懼驅動

要馬受到慾望驅動

趨利避害是人最大的動力

當然人是有自由意志的

你違背內心去做某件事

一定也是可以

但就是會消耗較多的意志力

當你嚐過某種甜頭的經驗

你的身體是很誠實的

會傾向為了再長一次甜頭而去行動

當你壓制他

事後也會被失望反撲

創傷是經驗的一種

而且往往是情緒最強烈的一種

當你過去受過什麼創傷

都會成爲你的地雷

當別人一踩到地雷你就會爆掉

憤怒和恐懼的情緒是很自然的噴發出來

這不是別人用一句:不要生氣,他不是故意的

這種倫理道德是沒有辦法有效安撫的

經驗和創傷形塑了你的心智模式

你生活中大大小小的決斷和情緒反應都受到心智模式影響

心智模式的後天修煉

我們想要對自己的人生有主控權

我們都不希望自己被慾望和恐懼支配

那怎麼辦?

雖然機體是我們無法改變

我們唯一能優化的就是自己的心智模式

只要能運作的更協調,我們就能活得越自洽

那具體該怎麼做?

你有沒有過哪個時刻

看了哪篇文章突然頓悟

看智慧文章學習這些心法

當你認同你就有機會改變心態

但為什麼看了一大堆書

生活還是持續一團亂

可能原因一

心法本身不具備成長價值,只有能讓你被同理

可能原因二

碎片化的知識對於心態影響非常有限

過好人生本來就是一個非常大的課題

如果有完整的理論會是比較容易成功

可能原因三

人教人教不會 事教人一次就會

和前面觀念一樣

經驗和創傷絕對會比看文章或是聽別人講大道理

對你的心態影響更強烈

防禦機制也是一種心智模式

當一個人遇到極大壓力的時候

可能是衝突、挫折、恐懼

會啟動防禦機制

防禦機制是這個人最真實的反應

很難偽裝

而且往往防禦機制做出得行為會比較偏激

會讓對方有較深刻的印象

因此有一句話是這麼說

「你接觸的不是他,而是他的防禦機制」

所以了解一個人的防禦機制

基本上就了解這個人的一半以上了

防禦機制是好還是壞

防禦機制一定是有某些地方保護到你

讓你感受到安全了、舒服一點了

他才會存在

防禦機制有點像是我們人體的白血球

平時不會出動

但當你哪邊有受傷流血

他就會聚集到傷口開始抵禦細菌病毒

保護自己

他是生物的原始本能

是一種不經思考直接經過情緒腦就做出的反應

一時用一時爽,結果一直用一直爽,自己爽過頭,惹得別人很不爽

防禦機制做出的行為常常會造成關係衝突

有點像是有些人時不時就鼻子過敏一直流鼻水

更慘的像是吃蝦子會全身過敏最後休克

這就是過度防禦

但防禦機制不是我們面對生活最好的心智模式

當我們具備成長型思維

是可以優化我們的心智模式

更新機體:以更好的心智模型應對

想要收起原始本能

改用更好的心智模式去應對

就需要先做到前面兩點:了解機體和創傷療癒

覺察自己

從生活上自己情緒起伏的時刻發生了什麼事

尤其是那些有啟動你的防禦機制的事件

找出自己的防禦機制

覺察出那些機制到底想保護內心的什麼

是否有創傷

好好療傷

聊完傷口

再來重新定義可以怎麼調整

然後不斷地創造經驗

當內心發現新機制其實比較好用時

心智模式的這個防禦機制就會被新機制所取代

你的創傷就會成為你的精彩故事

而不是無法見人的瘡疤

心智模式修煉守則

  1. 了解自己的機體以最高效的方式獲得幸福感
    1. 知道哪些會讓自己幸福
    2. 最高效就是再講降低好能
    3. 我自己覺得 mbti 是一個滿好的入門
  2. 創傷療癒
  3. 創造經驗去優化心態
    1. 學心理學,心理學中含有大量的心態理論,沒有對或錯,也不可能全部都遵守,你就是吸收了,挑你自己覺得認同吸收就好
    2. 你認同什麼心法,就去創造經驗,只有經歷過嚐到甜頭了,你心態才會改變

最後想說的話

你可能有聽過

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這句話用來讓人正視創傷對人帶來的影響很有幫助

但是不要拿來當逃避修煉的藉口

不幸的童年經過修煉

能比一般人內心更堅韌

更懂的珍惜

感受力更強

拿一手爛牌還能打贏同花順,這樣的故事才更精彩

人只有經歷過社會毒打,才會越來越完整

修煉是一生的事情

任何時間的不幸經驗

你要當作是蛻變的養分

還是作為不成長的藉口

只在你的一念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