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經對一個看似真實的故事深信不疑,卻事後發現自己的觀點可能被誤導?
你是否了解,為什麼有些說法聽起來毫無破綻,卻可能讓你深陷誤導?
想知道怎麼讓自己更不容易被假資訊牽著鼻子走嗎?
看完這篇文章
帶你了解真相誤導的底層邏輯
讓你不再被話術操縱你的決定
真相誤導的底層邏輯
他講的都是真的,但卻得出一個很歪的結論。
這種情況的發生,其實底層邏輯可以從以下四個點去分析:
事實抓取的偏頗
精準來說,就是隱匿重要事實,讓你只看見部分真相,而忽略其他關鍵資訊。例如:
- 只強調某個事件的正面結果,完全不提其負面影響。
- 選擇性引用資料,讓人以為結論無可挑剔。
形成觀點的誘導
高階騙子通常不會直接給出結論,而是把話講一半,讓你自己去延伸得出錯誤觀點。這樣有兩個好處:
- 輕鬆甩鍋:
- 他們可以說:「我沒有騙人啊,我講的都是真的,是你自己想歪了。」
- 讓你更深信不疑:
- 當你對自己形成的觀點產生成就感,就更容易對這個被誤導的結論深信不疑。
各種花式表達的操縱
利用表達方式影響你的思維。例如:
- 正面表述:
- 把負面的事用正面的語言包裝,讓人忽略風險。
- 背景襯托:
- 創造一個對比情境,放大事實的一部分。
- 文字定調:
- 用帶有情感或偏見的詞語影響你的感受。
- 偷換概念:
- 悄悄改變前後用詞的定義,讓你不知不覺被引導。
- 標題殺:
- 用誇張或片面的標題吸引注意,但內容並非如此。
防範被誤導的四個原則
原則 1:信任資訊來源的前提
- 他值得我相信:
- 如果他騙我,他會受到懲罰,那騙我的機率極低。
- 他與我利益一致:
- 如果他跟我站在同一條船上,至少騙我的機率次低。
- 他騙我沒有好處:
- 如果他騙我對他來說沒有任何實際利益,那騙我的機率第三低。
原則 2:無法確定來源可信時,嚴守邏輯推理
- 當你無法判斷資訊來源是否可信,應該保持理性,依據邏輯和證據分析,避免因情感或偏見而被誤導。
- 當你無法判斷資訊來源是否可信,至少考慮最壞情況你能不能承受。
原則 3:養成學習好習慣
- 我懂得越多,越不容易被騙:
- 增加自己對世界的了解,減少被片面資訊影響的可能性。
原則 4:大決定不要太快定案
- 被迫倉促下的決定,大部分都是糟糕的結局。
- 給自己足夠時間,避免在壓力下做出錯誤選擇。